(吉隆坡讯)骨碎补,别名“猴姜”、“石毛姜”、“爬岩姜”等,为多年生草本水龙科附生蕨类植物的根茎。由于外观略似猴形,皮色犹为生姜,故又名猴姜。
植物形态:
多年生附生蕨类草本,高20至40厘米。根茎长而横走,肉质肥厚,密被金黄色捲曲的长鳞片,叶二型,营养叶基生,小型,无柄,边缘浅裂,生殖叶有柄,羽状深裂,裂片7至13对,孢子囊群生于裂片背面侧脉之间。
生长环境:
附生于树乾或山林石壁上或墙上。
化学成分:
骨碎补根茎含澱粉16.4%、葡萄糖5.37%,还含柚皮甙,β-谷甾醇,豆甾醇,菜油甾醇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。
近年来,骨碎补临床新用治疗斑秃、白癜风以及防治链霉素毒副作用。据现代科学分析,骨碎补含橙皮苷、柑橘素等,具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的功能,推迟细胞退行性变,降低骨关节病变率的治疗作用。
【临床应用】
治疗鸡眼:
取骨碎补3钱,碾成粗末,放入95%酒精100毫升中浸泡3日备用。用时先将足部鸡眼或疣子用温水洗泡柔软,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;然后涂擦骨碎补酒精浸剂,每2小时1次,连续4至6次,每日至多10次。擦后略有痛感,几分钟可消失。治疗鸡眼6例,均在10至15天内痊癒;疣子2例,均在3日内脱落而愈。
老年肾虚,腰痛腿软:
骨碎补15克,补骨脂10克,牛膝10克,桑寄生1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有补肾健骨之功。
肾虚耳鸣耳聋,或肾虚久泻:
骨碎补适量,研为细末,每次6克,入猪肾内煨熟,食之。
跌打损伤:
骨碎补15至30克。水煎服,每日2次。或用骨碎补120克,白酒500克,一同浸泡,分10次服,每日2次;另用本品同生姜同捣,外敷伤处。对胸肋挫伤或筋伤骨折的疗效甚佳,为促进骨折癒合之良剂。
【单方经验谈】
小儿疳积骨碎补6至10g,研细末,调热粥服;或蒸猪瘦肉、鸡肝、羊肝服。
咳嗽鲜骨碎补30g,煨生姜1块,共捣烂,开水沖服。
痢疾骨碎补30g,水煎服。
骨质增生疼痛,风湿关节痛鲜骨碎补适量,捣烂,用醋煲沸,待皮肤能耐受时热敷患处,每剂药可反複使用多次。
【典故来源】
治癒唐玄宗腰伤
相传,唐代开元年间,有一位老药农,他养着一只小猴子,聪颖可爱,经常陪着药农上山採药。
有一天小猴子不慎从悬崖上摔下来,跌折了小腿骨,老药农用药为它施治,不见好转。有一天夜里,小猴躺在草窝里痛得阵阵嗷叫,恰逢被路过此地的一只老猴听见,老猴窥视周围之后,便从窗口跳进去,牠仔细观察小猴受伤的小腿,然后低声叫了几下就走了。
翌晨,老猴拿着一株藤蔓带有块根的草药又来了。并将藤根嚼烂,小心地敷在小猴腿上伤处而后离去。几天之后,小猴的腿伤竟奇蹟般地痊癒了。老药农非常高兴,细心地观察老猴取来的草药,仔细地品嚐这藤上的块根味道,其味辛辣如姜,况且是老猴发现可治骨伤痛之药,便取名为“猴姜”。
此后,老药农便在临床上反复应用,证实此药对治疗跌打损伤、骨折确有奇效。
不久,唐玄宗李隆基因荡鞦韆,不慎跌坏腰脊骨,痛楚异常,虽经御医遍治均未见效。即张贴皇榜徵求良医。老药农闻讯前去揭了皇榜,应用猴姜经一番治疗,终于治癒了唐玄宗的腰伤。玄宗大喜,问明此药的来历,认为它治疗跌打损伤、骨折疗效神奇,遂赐名“骨碎补”。
骨碎补(水龙骨科)小档案
学名:Drynaria fortunei (Kun ze) J.Sm.
别名:猴姜、石毛姜、申姜、爬岩姜
药用:根茎(去除外层茸毛用药)
用量:每用10至15g;浸酒或入丸散服;外用捣敷。
性能:味甘苦,性温。祛风湿,强筋骨,补肝肾,接骨续伤。
主治:风湿疼痛,肾虚腰痛,跌打损伤,小儿疳积,耳鸣耳聋,肾虚牙齿鬆动,虚火牙齿疼痛,斑秃,白癜风。